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南楼4楼,是教授庞代文办公和做实验的地方。楼道边的一个展柜里,摆放着很多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里面装着的是一种清澈且均匀的液体——量子点。日前,庞代文牵头的“耐高温加工量子点及其光扩散板”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天津市唯一一项技术发明特等奖。
什么是量子点?用化学专业术语介绍,它就是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颜色并不是后期“染”上去的,而是天然“光”。“由于材料的尺寸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庞代文介绍,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用同一种材料,能轻松实现可见光范围内全光谱覆盖。如果同时改变组成和尺寸,则几乎能按需得到可见至中红外光谱范围内任意波长的发光材料,用途十分广泛。
小小的量子点,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潜力。这一特殊性能,让量子点在生物标记成像与示踪、光催化、显示、照明等领域“大有可为”。
庞代文20多年来深耕量子点,带领团队攻克了现有量子点不耐高温加工的世界性难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性能更强、成本更低的光扩散板,为新型显示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潜力。
量子点光电显示技术是当下十分具有市场发展前途的方向,但推进其大范围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难的便是如何在工业生产里实现量子点性能精准控制和长期稳定性。庞代文发现,极小的粒径与极高的表面原子占比,导致了纳米材料处于“亚稳态”,缺乏足够稳定性。
“我认为量子点是目前发光性质最好的材料,没有一点一种材料的光学性质能够超过它。”庞代文介绍,但量子点必须能耐受高温熔融加工以及极端条件下的破坏,才可能经受长达10年使用的考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使用高分子水氧阻隔膜形成保护量子点的“三明治”结构,是当下保护量子点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居高不下的成本和被国外垄断的技术,令国内市场面临潜在的“卡脖子”难题。
2001年进入到量子研究领域以来,庞代文便和团队一起向这一世界难题发起攻关。经过20余年的潜心系统研究,团队成功合成出了荧光量子产率接近100%,荧光半峰宽约20纳米的高质量量子点,为其广色域背光显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真正的完成规模化应用,除了提升量子点本身的性能,还必须同时解决高产量、低成本和低价格的问题。
2014年,为攻克高质量量子点的大规模制造难题,团队创造性地发展了非注射的往复式升温策略,将年产能提升至超1吨,实现了毫克级至公斤级的超万倍放大。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成功世界首款非隔离保护的宽色域量子点-聚苯乙烯光扩散板,让量子点显示技术更成熟。
创业之路难免荆棘丛生,庞代文及小组成员其间也经历了重重考验。高额的研发费用、量子点迟迟无法兑现的市场潜力、外界的不断质疑……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挑战,庞代文从未想过退缩,“既然看好了,就要一直做下去”。团队努力优化研发技术,积极寻求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终于在不懈坚持中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如今,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获得了海信、创维、TCL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重视,并被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量子点光扩散板已用于数百万台量子点电视机,在显示领域初放异彩。
“量子点光扩散板更好地推动了量子点在液晶显示领域的应用,为液晶显示面板带来了更好的显示性能。不仅让色彩和亮度大幅度的提高,也在节能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庞代文说。
202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研究“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的科学家,成为纳米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量子点从出现到得到普遍重视,再到获得诺贝尔奖,历经了43年,是几代人努力的积累。在这场科学探索中,庞代文也留下了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探索的足迹。
“其实,高科技产业的一点点进步都非常难,其关键还在于基础研究。只有透彻的基础研究,才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之根本!”庞代文说。
基于耐高温量子点发展的背光液晶显示技术,是面向中国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需求、满足我们国家发展高的附加价值产业目标的重要成果,将为提高我国在显示领域的国际地位,从源头上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产生积极影响。
庞代文说:“量子点虽小,但能做很多很难来想象的事情。”他正带领团队将量子点从商用显示领域努力推广到国防安全、粮食安全与人民健康等领域,让量子点为国家发展继续“大放异彩”。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南楼4楼,是教授庞代文办公和做实验的地方。楼道边的一个展柜里,摆放着很多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里面装着的是一种清澈且均匀的液体——量子点。日前,庞代文牵头的“耐高温加工量子点及其光扩散板”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天津市唯一一项技术发明特等奖。
什么是量子点?用化学专业术语介绍,它就是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颜色并不是后期“染”上去的,而是天然“光”。“由于材料的尺寸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庞代文介绍,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用同一种材料,能轻松实现可见光范围内全光谱覆盖。如果同时改变组成和尺寸,则几乎能按需得到可见至中红外光谱范围内任意波长的发光材料,用途十分广泛。
小小的量子点,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潜力。这一特殊性能,让量子点在生物标记成像与示踪、光催化、显示、照明等领域“大有可为”。
庞代文20多年来深耕量子点,带领团队攻克了现有量子点不耐高温加工的世界性难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性能更强、成本更低的光扩散板,为新型显示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潜力。
量子点光电显示技术是当下十分具有市场发展前途的方向,但推进其大范围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难的便是如何在工业生产里实现量子点性能精准控制和长期稳定性。庞代文发现,极小的粒径与极高的表面原子占比,导致了纳米材料处于“亚稳态”,缺乏足够稳定性。
“我认为量子点是目前发光性质最好的材料,没有一点一种材料的光学性质能够超过它。”庞代文介绍,但量子点必须能耐受高温熔融加工以及极端条件下的破坏,才可能经受长达10年使用的考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使用高分子水氧阻隔膜形成保护量子点的“三明治”结构,是当下保护量子点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居高不下的成本和被国外垄断的技术,令国内市场面临潜在的“卡脖子”难题。
2001年进入到量子研究领域以来,庞代文便和团队一起向这一世界难题发起攻关。经过20余年的潜心系统研究,团队成功合成出了荧光量子产率接近100%,荧光半峰宽约20纳米的高质量量子点,为其广色域背光显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真正的完成规模化应用,除了提升量子点本身的性能,还必须同时解决高产量、低成本和低价格的问题。
2014年,为攻克高质量量子点的大规模制造难题,团队创造性地发展了非注射的往复式升温策略,将年产能提升至超1吨,实现了毫克级至公斤级的超万倍放大。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成功世界首款非隔离保护的宽色域量子点-聚苯乙烯光扩散板,让量子点显示技术更成熟。
创业之路难免荆棘丛生,庞代文及小组成员其间也经历了重重考验。高额的研发费用、量子点迟迟无法兑现的市场潜力、外界的不断质疑……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挑战,庞代文从未想过退缩,“既然看好了,就要一直做下去”。团队努力优化研发技术,积极寻求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终于在不懈坚持中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如今,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获得了海信、创维、TCL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重视,并被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量子点光扩散板已用于数百万台量子点电视机,在显示领域初放异彩。
“量子点光扩散板更好地推动了量子点在液晶显示领域的应用,为液晶显示面板带来了更好的显示性能。不仅让色彩和亮度大幅度的提高,也在节能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庞代文说。
202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研究“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的科学家,成为纳米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量子点从出现到得到普遍重视,再到获得诺贝尔奖,历经了43年,是几代人努力的积累。在这场科学探索中,庞代文也留下了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探索的足迹。
“其实,高科技产业的一点点进步都非常难,其关键还在于基础研究。只有透彻的基础研究,才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之根本!”庞代文说。
基于耐高温量子点发展的背光液晶显示技术,是面向中国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需求、满足我们国家发展高的附加价值产业目标的重要成果,将为提高我国在显示领域的国际地位,从源头上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产生积极影响。
庞代文说:“量子点虽小,但能做很多很难来想象的事情。”他正带领团队将量子点从商用显示领域努力推广到国防安全、粮食安全与人民健康等领域,让量子点为国家发展继续“大放异彩”。